溫州市社會化扶貧結對幫扶村推薦匯總表(108個村)

口筐村位於鹿西島西部,依山臨海,西南與鹿西村接壤,東南與山坪村相連,北朝玉環隔海相望,總面積約1.13 平方公裡。口筐村以所轄片村口筐命名,片村又以港灣口筐澳而名;該澳形似古代漁民的一種捕撈工具——用四枝竹子制造出四方筐,下兩角各用大石頭綁住竹子,用稻草與竹絲制成的繩在海面上拉住四個角,再用竹子在海底打樁。人們把這種工具稱為“口筐”,後衍為地名。


紮不斷村位於鹿西島偏東,東部與東臼村接壤,西部與山坪村毗鄰,南北臨海,總土地面積約0.99平方公裡(1477畝),其中林地1052畝,人均耕地面積0.92畝。全村現有戶籍人口499人,其中有三分之二的青壯年村民遷居在鹿西村或者外出經商。村中現有居民70-80人,以中老年和婦女為主,勞動力以中年及以上人群為主,主要從事漁業生產、農業、養殖業等。轄區內旅遊資源豐富,有道坦巖、嫵人嶴等景區。


全村共有169戶、532人,低收入農戶12戶、28人,低保5戶、6人。地處智仁鄉最北端的山上與臺州市黃巖區相鄰,主要產業有智仁早茶(400畝)、高山竹林土雞,以及部分高山蔬菜。今年村雙委成功換屆,且十分團結,村雙委一心想做些事,實現脫貧致富。


全村為325戶,人數為1152人,低收入農戶18戶33人,其中低保戶14戶17人,低保邊緣戶4戶16人,村屬於嶺底鄉。1、因地質災害村民房屋拆除,需重建房屋和基礎設施;2、村民有山田、 林地 ,主要種植紅薯等,村民經濟收入主要靠加工紅薯幹、紅薯面和采茶、野外采摘粽子葉等,3、村內班子團結,致力於幫助村民脫貧致富。


河溪村位於瑞安市飛雲江中遊,全村面積為118.73公頃。村戶籍數347戶,戶籍人口1427低收入農戶戶數41戶,人數186人;低保戶戶數12戶,14人。從2011年以來,河溪村兩委帶領黨員幹部,緊緊圍繞馬嶼鎮建設生態休閑、旅遊渡假,現代化綜合型小城市戰略目標為機遇。借著《美麗鄉村》建設為契機,帶領全體群眾以建設四美三宜兩園為目標。通過幾年努力建設,獲得瞭2014、2015年瑞安市美麗鄉村精品村建設示范村,2016年浙江省美麗鄉村建設(特色精品村)等榮譽。


合作開發、資金支持、技術服務、創業就業指導等途徑,重點幫助低收入農戶解決實際困難,促進低收入農戶增收致富。


社後村位於高樓鎮高樓社區的北部山區,海拔230米左右,村發展滯後,經濟薄弱收入低微,全村總戶數365戶,人口0.1380萬人,2016年村集體收入不足萬元。全村實有耕地隻有730畝,林地400畝。


後坑村位於高樓鎮西部山村,一九八七年七月曾被瑞安市人民政府評為革命老根據地村。現有總人口421人,121戶,低收入農戶10戶,18人,低保9戶、14人,後坑村無工礦企業,經濟發展以原始的農業種植為主。全村共有黨員10名。2016年村總收入4.4萬,無村集體經營性收入。


山林村位於瑞安市林川鎮西部山區,現有戶籍人口127戶500人,其中低保戶11戶20人,低保邊緣戶4戶15人。該村三面環山,村民以水稻種植為生,聞名瑞安的“金川有機大米”即產自這裡。因地理原因,該村梯田縱立,每到秋收季節,一片金黃,到來遊客多,具有較好的旅遊開發價值


碎石村位於海拔500米的山區,地理條件比較差,戶籍戶數158戶450人數,低收入農戶6戶15人,低保戶11戶15人,低保邊緣戶1戶1人,無房戶41戶,現有竹林面積800多畝。


光輝村位於芳莊鄉,全村190戶718人,黨員24人,村民代表31人,大部分村民外出務工,集體經濟薄弱,人均收入低。低保戶9戶17人;低收入農戶41戶111人。村裡有一個水庫,可用於發電。村兩委班子戰鬥力強,發展思路清晰,有較大的扶貧開發潛力。


社下村戶籍戶數320戶,總人口1287人;其中低收入農戶6戶18人,低保戶22戶28人。社下村位於陶山鎮豐和片,與湖嶺鎮鹿木接壤,全村由社下、山根、林車、山嶺頭4個自然村組成,村集體經濟薄弱。村兩委班子戰鬥力強,發展思路清晰,但缺乏項目和資金支持。


下林坳村位於湖嶺鎮鹿木社區東部,全村有193戶793人,其中低保戶6戶11人。(1)農民增收致富項目:門前山有馬蹄筍和楊梅230畝,需要建設石階路800米,方便群眾耕作(2)發展村級集體經濟項目:建設1000平米光伏發電場所,配備100臺光伏發電設備(3)基礎設施建設:建造抽水機泵房一座(4)民生改善項目:解決200戶群眾吃水難問題


湖嶺鎮瓦窯頭村位於湖嶺鎮桂峰社區,東臨黃林村,南接河上垟村,西邊、北邊和青田接壤,是湖嶺鎮最西邊的村莊。村域面積4.2平方公裡,耕田497畝,人口167戶729人,村民大部分以外出務工為生


界坑村位於浙江省溫州市永嘉縣西北部山區,是界坑鄉中心村。距縣城80多公裡。全村總人口786人,258戶,可耕地面積292畝,林地面積3223畝,是一個以農業為主多業發展的新興村。目前低保戶有23戶,42人低收農戶對象13。


盛山村位於浙江省溫州市永嘉縣西北部山區,隸屬界坑鄉轄區。距永嘉縣城90多公裡。盛山村有455戶,1528人,擁有耕地面積798畝,林地面積14006畝,是一個典型的以農業為支柱的產業村。目前低保戶有60戶、101人,低手農戶對象20。


興發村285戶,886人,目前低保戶有26戶、51人,低收農戶對象10。興發村盛產稻田養魚,品種優良。


飯盤尖座落在永嘉縣西北部邊遠山區飯盤尖保健食品ptt村2725戶,892人,低保戶有21戶、38人,低收農戶對象10。


坑口村148戶,438人,其中常住人口210人,目前低保戶有12戶、21人,低收農戶對象6,口古村是一個典型的古村落,位於界坑鄉西北部,南臨外盤尖村,北接興發村,距永嘉縣城約一個小時車程。


金山村位於永嘉縣溪下鄉山區,村發展滯後,經濟薄弱收入低微。全村面積為7.9平方公裡,耕地面積64公頃。村戶籍數146戶,戶籍人口520人;低保邊緣戶10人;低保戶戶數19戶,41人。公益林收入是全村村集體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。


合作開發、資金支持、技術服務、創業就業指導等途徑,重點幫助低收入農戶解決實際困難,促進低收入農戶增收致富。


茶山村位於溪下鄉的北部山區,全村總戶數189戶,人口597人,低保邊緣戶9戶;低保戶戶數20戶,35人。全村實有耕地隻有62公頃。2016年村內引進櫻桃、藍莓種植基地,具有較好的旅遊開發價值。


陳山頭村位於溪下鄉最遠山區,地理條件比較差,村發展滯後,經濟薄弱收入低微。現有總人口633人,175戶,低保邊緣戶14戶,共33人,低保16戶、27人,經濟發展以原始的農業種植為主。全村共有黨員14名。公益林收入是全村村集體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。


黃一村位於溪下鄉北部山區,現有戶籍人口206戶696人,其中低保戶14戶20人。該村有黃皮寺革命老根據地,具有較好的旅遊開發價值。


麻村村位於海拔500米的山區,地理條件比較差,村發展滯後,經濟薄弱收入低微。戶籍戶數125戶410人數,低保戶21戶47人,耕地面積23.8公頃。公益林收入是全村村集體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。


合作開發、資金支持、技術服務、創業就業指導等途徑,重點幫助低收入農戶解決實際困難。


村戶籍數162戶,戶籍人口513人;低保邊緣戶5戶,人數13人。村集體經濟較為薄弱,主要以種植業為經濟來源。


村戶籍數562戶,戶籍人口1942人;低保邊緣戶28戶,人數84人;低保戶45戶,人數130人。留村人員年齡偏大,村民大部分以外出務工為生。


村戶籍數253戶,戶籍人數772人;低保邊緣戶15戶,人數40人。村民大部分以外出務工為生,無村集體經營性收入。


村戶籍數195戶,戶籍人數593人;低保戶15戶,人數19人。小陳村無工礦企業,經濟發展以原始的農業種植為主。


村戶籍數168戶,戶籍人數513人;低保邊緣戶11戶,人數38人;低保戶12戶,人數41人。因地勢原因,處偏遠地帶,村集體經濟較為薄弱。


村莊155戶674人,低收入農戶32戶39人,低保戶25戶30人,區位和村經濟發展的特點:物業惠村兼股份富村


村莊51戶360人,低收入農戶16戶20人,低保戶14戶18人,區位和村經濟發展的特點:盤活村集體資產


村莊178戶528人,低收入農戶25戶32人,低保戶14戶16人,區位和村經濟發展的特點:旅遊強村、農村產品的開發


村莊200戶709人,低收入農戶37戶52人,低保戶26戶30人,區位和村經濟發展的特點:股份合作及盤活集體資產


村莊200戶530人,低收入農戶40戶54人,低保戶29戶38人,區位和村經濟發展的特點:盤活村集體資產


榅樹根村317戶1230人,低收入74戶92人,低保40戶43人,目前村裡以種植茄子、辣椒、黃瓜、水稻為主,擬投入種植野草莓


嶺頭村179戶751人,低收入40戶49人,低保20戶23人,目前村裡以種植茄子、辣椒、水稻為主,擬種植楊梅


陳鐘村98戶341人,低收入19戶32人,低保12戶14人,目前村裡以種植水稻、番薯、野草莓為主,擬擴大野草莓種植


東坑村91戶267人,低收入24戶37人,低保14戶14人,目前村裡以種植茭白、黃瓜、茄子、辣椒為主,擬擴大種植辣椒規模


文成縣公陽鄉金嶺村下轄嶺頭、金加嶺、黃嶺宅、項山,共 4 個自然村全村 264 戶,人口 779 人,其中勞動力 580 人,常住人口 803 人,外出人口485人。低收入農戶33戶49人,低保戶23戶28人,全村主導產業種植業,主要種植茶葉、水稻和紅柿。


文成縣公陽鄉白石坑村位於由白石坑、毛園、巖下村3個自然村組成;全村 263 戶,人口 929 人,其中勞動力550人,常住人口 210 人,外出人口 719 人。低收入農戶27戶48人,低保戶19戶27人,村主導產業種植業,村內有耕地479畝,主種有薏仁米80畝,西瓜40畝等。文成縣渴望飲用水有限公司是村內重要企業,主營礦泉水生產。


田東村共有265戶850人,低收入農戶29戶36人;低保戶21戶27人:村內村民種植茶葉較多,茶葉是本村特色產業。


平溪村共有421戶、1361人。低收入農戶36戶81人,其中低保24戶49人,低保邊緣戶8戶27人,其他困難戶4戶5人。


鳳獅村共有農戶166戶、579人。低收入農戶28戶39人,其中低保21戶29人,低保邊緣戶7戶10人。


畬龍村是我鎮純少數民族村,由蘭、雷、鐘姓組成。畬龍村共有142戶,561人。低收入眼睛保養品農戶共14戶32人,低保戶為11戶22人。目前畬龍村茶園150畝,有一個茶葉加工廠,但缺乏深加工技術。


徐垟村處懷溪鎮南部山區,本村地域面積3250畝,約合為2.1平方公裡,戶籍人口有1247人,317戶,低收入農戶111戶共255人,低保戶為24戶39人,居民主要以農業生產為主,農務輸出為輔助的產業結構。


杭坑村位於懷溪鎮的東大門,沿線流域為5.7公裡,村公益林面積5000多畝,山青水秀。全村共有310戶1280人,低收入農戶10戶42人,低保戶為22人。村裡的天然泳池,遠近聞名,年接等待遊客100多萬人次。


黃施嶴村位於懷溪鎮西南,全村總人口417戶1844人,低收入農戶46戶74人,15個村民小組。由龍豐、永順、同利三個自然村合並而成。村總面積3.25個平方公裡。村集體沒有收益,急需造血。


戶籍481戶1917人、常住人口1735人、低收入農戶49戶110人。無區域經濟,出租原蒲山小學校舍。


秀尖村由原秀尖、洋坑、九盤三個自然村合並而成,是鬧村鄉第五大村,全村現有人口1325人,345戶。本村地域共有2.66個平方公裡,面積2186.3畝(耕地面積544畝,林地面積1642.3畝),共有20個村民小組,居民主要以農業生產為主,農務輸出為輔助的產業結構。


嶺地處鬧村鄉西面,東鄰大施村,西鄰季山村,北鄰南雁蕩山,南鄰楊美村。本村地域面積3250畝,約合為2.1平方公裡,戶籍人口有1025人,243戶,共有13個村民小組,大部分村民以在外務工謀生。


靜涼村位於鬧村鄉南面,東鄰玉聯村,西鄰黃山村,北鄰蒼南村,南鄰玉蒼山。村總面積有3200畝,約合為2.1個平方公裡。戶籍人口有890人,戶數232戶,分12個生產小組,常住人口有212人,大部分村民以在外務工謀生。


上浪村位於鬧村鄉東南面,東鄰蒼南縣嶺頭村,西鄰糧田、溪流,北鄰上南村,南鄰南垟村。由嶺腳和上浪2個自然村合並而成。村總面積2.5個平方公裡。戶籍人口有893人,分12個生產小組,居民主要以農業生產為主,農務輸出為輔助的產業結構。


九岱村共有人口218戶,889人,其中低收入農戶26戶,87人;低保戶14戶,45人。區域經濟主要為種植業。


王神洞村共有人口125戶,546人,其中低收入農戶19戶,50人;低保戶10戶,16人。區域經濟主要為種植業。


睦源村共有人口556戶,2251人,其中低收入農戶87戶,189人;低保戶50戶,88人。區域經濟主要為種植業。


竹裡村是鄉政府所在地,現有村民570戶,1331人,其中畬族人口998人,占總人口的73%,低收入農戶人口數143人,低收入農戶占比10.74%,低保戶戶數38戶,低保人數64人,近年來竹裡村緊抓竹裡鄉創建4A旅遊景區契機,結合“大拆大整”、“剿滅劣V類水”、“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”等中心工作,依托畬族文化、竹文化、美麗鄉村建設等大力發展農傢樂、民宿、畬族風情體驗等旅遊經濟,成為遠近聞名的鄉村旅遊聖地。


外西坑村位於西暘鎮西面,距離鎮區約5公裡,西郊線邊,三面環山,風景秀麗,有著得天獨厚的居住環境,村中尚有耕地320多畝,山林1400多畝,群眾大多外出創業務工,留在村裡均靠種植農作物維系生活。外西坑村戶籍戶數132戶、人口592人,低收入農戶25戶、61人,低保戶數16戶、28人。


林嶴村,戶籍人口467戶1191人,常住人口386人。林嶴村低收入農戶戶數44戶、66人,其中低保戶戶數30戶、38人。下轄自然村數5個,現有耕地650畝,山林地5366畝,村裡主要產業是水稻,茶葉,楊梅,西瓜等,村民主要經濟收入來源是種植水稻,茶葉,楊梅,西瓜等及外出務工。


下塔村位於大安鄉中部,毗鄰花坪頭村和柳埠等村。全村309戶,1029人,面積2.72平方公裡,低收入農戶23戶、42人,低保戶18戶、25人。下塔村有深厚的非遺文化積淀,註重以文化發展帶動美麗鄉村建設和旅遊發展。


是原莒江鄉後靠村民積聚點,戶籍為314戶,人口889人,常住人口僅259人,低收入農戶36戶56人,其中低保戶32戶47人,邊緣戶4戶9人,下轄自然村數8個,現有耕地653畝,人均0.8畝,人均林地為17.6畝。村裡主要產業是農業。


龜湖鎮上宅垟村共有208戶,665人,(其中少數民族38戶,178人)低收入農戶76戶89人,低保戶及低保邊緣戶21戶36人,本村山高,村民居住分散,全村面積3.67平方公裡,其中耕地370畝,旱地220畝,林地4450畝,特色產業為茶葉,正培育本地品種黃茶,今後文福公路會從本村通過,更能促進本村發展。


月湖村位於泰順東部,地處浙閩兩省三縣交界點,距分水關僅3公裡,老58 省道穿村而過。總人口363戶,1270人(低收入農戶43戶,85人;低保戶27戶,31人)。村民年人均收入1.05萬元,主要依靠種植黃梔子、茶葉和企業打工


溫州月湖農業開發有限公司(以村委會牽頭、本村78位村民和月湖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共同出資)修建黃梔子烘幹、水果儲存廠房資金短缺20萬


黃沙坑村魁嚴線穿村而過,山水資源豐富;黃沙坑村共有320戶、1145人,下轄9個村民小組,耕地面積458畝,園地面積329畝,林地面積31保健食品有效20畝。現有人口320戶、1145人,低收入農戶29戶,43人,低保戶26戶,38人,本村產業發展主要以農業經濟為主,推廣種植黃梔子、茶等特色農業,村集體經濟比較薄弱。


全村有333戶,897人;低收入農戶28戶,40人;低保戶16戶,21人。新包線貫穿而過,以全域旅遊鎮為依托,全力打造東魁楊、茶葉等特色農業發展。


嚴山村戶籍人口1852人,全村有157名低保低邊困難農戶,為全鎮第一、全縣第三貧困人口村。全村有耕地面積約1300畝,但都山高坡陡,耕作困難,產出很低;林地5500多畝,但多為灌木林,無經濟效益,全村除外出務工外無支柱產業。目前交通條件落後,但嚴山具有眾多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,都具有較好的開發利用價值。隨著交通條件的改善,嚴山將迎來重要發展機遇。


玉溪村位於泰順縣筱村鎮北面,距離縣城約40公裡,距離鎮中心3公裡,該村總人口210戶620人,下轄灣底、鍋爐和坑下三個自然村,全村總面積1.84平方公裡,公益林2576畝,耕地面積387.63畝,毛竹300畝,茶園500畝,水果300畝。


大崗背村位於羅陽鎮碑排社區,距城關約20公裡。現有農戶118戶,戶籍人口535人,低收入農戶12戶,人數17人,其中低保戶9戶,人數10人。耕地面積302畝,下轄連山洋和林楓坵兩個自然村,以獼猴桃和毛竹種植為主產業。


靈乾村位於雅陽鎮松垟社區,為離鎮行政中心最偏遠的村之一。與峰文毗鄰而居。靈乾村由原來的靈傢山和乾頭仔兩個自然村組成,其中靈傢山自然村是浙閩邊界著名的革命堡壘村,革命老前輩劉英、粟裕同志在此戰鬥過;乾頭仔自然村是雅陽鎮其中的一個少數民族村。靈乾村由12個村民小組組成,共168戶,計621人,其中黨員52名(建國前老黨員14名),低保4戶7人,其中少數民族208人,占全村總人口的33.8%。有1個農民專業合作社。2012年農民人均所得6330元。行政面積5.8平方公裡,其中耕地面積503畝,園地面積272,林地面積7146畝。村集體經濟薄弱,2016年全村集體收入2.5萬元,農民人均純收入6571餘元;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為98%,城鄉居民社會保險參保率36.2%。2013年靈乾村的低收入農戶數為74戶、254人,占全村人口比重為41.3%。經過新一輪低收入農戶核查工作,低收入農戶共7戶14人,(其中低保戶4戶7人,低收入農戶3戶7人)


加強基礎設施建設,發展生態種養業,發展紅色旅遊業,多渠道解決資金困難,積極推進農民增收政策措施。引導農民加強自身造血能力。


玉巖村是泗溪鎮白粉墻社區的一個行政村,有大洋、下坪、巖頭底、深度、吳坑、網窟、沈山、壩底、天竹坪、大竹灣、半山仔、南山下12個小自然村組成,總人口數1655人。村裡主要種植茶葉和楊梅。

玉巖村是九裡潭紅色旅遊景區和紅軍挺進師紀念館必經之路。 玉巖村山清水秀、歷史悠久,源遠流長。宋德佑元年(1275)包氏始祖貴山公便遷居於此,因此這裡成瞭包氏聚祖而居的血緣村落。這裡更是留下瞭眾多聞名遐跡,讓人們在心裡記下瞭印痕:國寶文物包氏宗祠,以及包氏宗祠的“不踐清士”、“南陽橋古廊橋”、保健食品品牌“玉巖刻題”、“下坪石筍無灣草寇”等等,同時在玉巖村的“林氏墓葬”、“東坪碇步”、“包氏祖墳”、“東坪榨油坊”等別具一格的景觀讓觀光過的人沒齒難忘。正所謂“一方水土養一方人”,正是這樣的地理環境造就現獨特玉巖村。


東溪鄉秀溪村由竹下嶺、楊梅坪、蘇麻底、南山底、長洋、底洋和田螺坑7個自然村組成,海拔370米,老58省道穿村而過。全村共有550戶,1721人。其中低收入農戶61戶,99人。外出務工、經商、茶產業和養殖業是村民主要經濟來源。


鳳垟鄉東鄰泗溪鎮西接筱村鎮,58省道筱村連接線穿境而過,距將來通車的龍麗溫高速(筱村出口)僅10多分鐘。全村共有801戶2555人,其中低保47戶61人,低收入農戶19戶29人。村莊周邊無工業和大氣等任何污染,村內有豐富的林地緩坡可開發,是發展優質健康農產品基地和避暑休閑旅遊基地最理想地。


新莊村是柳峰鄉扶貧重點村,全村共有低收入農戶106戶,其中低保戶26戶,五保戶2戶。新莊村是一個經濟薄落村,村集體經營性收入低,每年3000元,每年就村級運轉經費5萬元。村莊基礎設施薄落,下面有6個自然村,有多個自然村還沒有路燈,嚴重影響村民出行安全。且去年受莫蘭蒂臺風影響,新莊村主要路段出現水毀,村裡道路較窄,隻能勉強容納兩輛小車通行,出行不便。村裡急需一筆路邊拓寬硬化資金,以及道路兩旁路燈建設,以方便村民出行。


雪溪鄉保興村位於泰順縣西南部、南與福建省福鼎市交界。2014年由坑鬥嵐、下堡、大路邊三個行政村合並而成,下轄17個自然村,全村486戶、1560人,低收入農戶49戶、86人(其中:低保32戶、46人),耕地面積1300畝,森林面積6500畝,村集體收入6.5萬元。保興村是一個以農業種植為主。勞務輸出為鋪的農村。


垟豐村是少數民族(畬族)村,現有村民261戶,1155人,其中畬族人口786人,占總人口的68%,低收入農7戶人口數30人,低保戶戶數29戶,低保人數69人,低保邊緣戶6戶人口數25人。現有耕地632畝,山林地2348畝,村裡主要產業是水稻、芋頭、柑橘、楊梅、西瓜、葡萄等作物。近年來垟豐村緊抓環境整治,垃圾分類,結合“大拆大整”、“剿滅劣V類水”、“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”等中心工作,依托畬族文化,籌建美麗鄉村建設。大力發展農業產業效益,尚缺乏幾個農業基地道路設施的建設。


南宋鎮垟尾園村,坐落南宋鎮東北部,是一個山區村,8個自然村,13個小組,本村共258戶1168人。低收入40戶83人,低保34戶62人,全村耕地300畝,山地1200畝,本村是以農業種植為主,勞務輸出為鋪的村。


古樓山村位於南宋鎮最北部,東至垟豐村,南至垟尾園村,西至靈溪東陽村,北至藻溪草白村,是最偏僻山區,屬革命老區。全村面積2.8平方公裡,耕地面積465畝,共13個自然村,255戶,1023人。

2016年人均收入9000元左右,村集體經濟無,主要以勞務輸出,種植業、養殖業等農業生產為主體。


南宋村,戶籍人口289戶1218人,常住人口1200人。南宋村低收入農戶戶數22戶、63人,其中低保戶戶數20戶、61人。下轄自然村數6個,現有耕地650畝,山林地635畝,村裡主要產業是水稻,西瓜,早熟桃,枦柑桔等,村民主要經濟收入來源是種植水稻,西瓜,早熟桃,枦柑桔等及外出務工。


大埔山村,管轄大埔、過溪、大貢、青竹嶺頭、雞腳嶺、長溪源、田中央、路尾8個自然村。東至王傢垟村,南至宜礬村,西至溪光村,北至北山村。耕地面積580畝,山地面積1750畝。低收入農戶16戶46人,低保戶47戶89人,五保戶3戶3人,符合計生獨女戶35戶123人。


溪光村是南宋鎮南大門,東鄰大埔山村,南接礬山鎮,西鄰獅頭腳村,北接北山村,全村面積7平方公裡,森林面積4600.6畝,統管山3326畝,責任山1274.6畝,其中公益林2106畝,農田637畝,戶籍人口4585名,1225戶,分成三十二組。現有村兩委成員9名,其中女性2名,外聘村主任助理1名。黨員108個,其中男性黨員80名,女性黨員28名,困難黨員9名,外出黨員52名,村民代表62名,婦女代表9名。


耕地面積44.23公頃,林地面積92.1公頃,園地面積6.61公頃,其他5.92公頃。戶籍人口1848人(415戶),主要經濟來源有:勞務輸出、錫箔紙業加工、鈺成工藝品手工業制作和高山盤菜、板栗、楊梅、蘆柑、西瓜等農業作物為主要收入。


蕉坑底村位於南宋鎮西北部,與靈溪鎮華陽社區交界,屬革命老區,老78省道和232省道貫穿本村,距南宋鎮政府所在地1公裡,距縣城20公裡。本村有11個自然村,316戶1257人,轄區面積2.8平方公裡,絕大部分勞動力從事礦山井巷業為主。本地常住人口826人,其中大部分為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。村現有耕地306畝,2016年居民人均收入9000元左右。


興文村位於藻溪鎮東部,距離鎮約4公裡,東鄰望裡,西鄰坡南村,北嶺烏石嶺,全村253戶,人口1034人,低收入農戶17戶、37人,其中低保戶14戶、26人。


丁嶴村位於藻溪鎮東向,距離鎮府約1.5公裡,東鄰坡南村,北鄰三嶴村,西鄰魁橋村,南依青山,全村376戶,人口1786人,低收入農戶27戶,人口70人,其中低保戶22戶,62人。


繁枝村位於藻溪鎮下遊,距離鎮府約4公裡,東鄰望裡鎮,北鄰龍港鎮雲巖社區,全村568戶,人口1680人,低收入農戶22戶,人口49人,其中低保戶21戶,45人。


蒼南縣藻溪鎮小心垟村地處吳傢園水庫上遊,全村231戶851人,其中少數民族263人,庫區移民人口98人。低收入農戶33戶,78人,其中低保戶29戶,59人。


匯山村位於藻溪鎮西部,革命老區行政村,山水資源豐富;匯山村共有242戶,898人,下轄13個村民小組,耕地面積267畝,園地面積645畝,林地面積3120畝。現有人口242戶,898人,低收入農戶41戶,78人,其中低保35戶,61人。


東溪村位於藻溪鎮東側,距離鎮府約2.2公裡,東鄰平水,南富山村,西北丁埠頭村,全村258戶,1020人,低保戶16戶,46人,低保邊緣戶和低收入戶35人。


銀湖村位於藻溪鎮西溪上遊,吳傢園水庫下遊,東鄰蔗嶴村,南靠吳傢園水庫,西鄰燕坑村,北連九堡村,屬半山區地帶,全村288戶,人口中1150人,


平頭水村位於藻溪東西方向,離鎮中心約3公裡,東鄰加針坑,西鄰東溪,富山交界,全村318戶,人口1358人,低收入34戶。


富山村位於藻溪鎮東部,距離鎮約3.5公裡,東鄰望裡,西鄰西溪村,北鄰東溪村,全村321戶,人口1200人,低收入20戶,低保29戶。


丁埠頭村位於蒼南縣藻溪鎮東部,分別由丁埠頭、昌門宮、蓮花心、百子墳四個自然村撤並而成。距離鎮府約1公裡,東鄰東溪村、南鄰蔗嶴村、西鄰九堡村隔河相望,北鄰建光村,全村戶351戶,人口1237人,低收入農戶41戶,人口94人,其中低保戶35戶,人口65人。


雲亭村距離鎮政府所在地10公裡的山區村,現有村民255戶,1045人,低收入農戶47戶81人,低收入農戶占比18%,低收入人數占比8%,其中低保農戶19戶27人,近年來雲亭村緊抓環境衛生整治,建設應用水工程,結合“大拆大整”、“剿滅劣V類水”、 實施村莊環境綜合整治等中心工作取得一定成效,為建設美麗鄉村大力發展山村旅遊有關項目。


鬥門頭村位於蒼最南端,距離鎮區約4公裡的半山區,232省道直達,三奧核電基地隨道入口處,耕地面積320多畝,山林540多畝,群眾除外出創業務工外,留在傢裡的靠養殖業為生。全村戶籍數165戶、人口655人,低收入農戶33戶、56人,低收入農戶占比20%,低收入人數占比9%,其中低保農戶27戶30人。目前正在著手抓整村整治。


鼻頭村位於沿浦鎮鎮政府2.5公裡的半山區村莊,戶籍人口181戶703人,常住人口386人。低收入農戶戶數36戶、83人,低收入農戶占比20%,低收入人數占比12%,其中低保農戶11戶19人,現有耕地面積375畝,山林面積900畝,村裡群眾除瞭一部分外出經商務工以外,其餘的基本以種植西紅柿,西瓜等生產為主要收入來源。


沿浦鎮大姑村位於鎮政府東向2公裡的半山區村,毗鄰鼻頭村。全村戶籍為197戶,人口776人,常住人口僅359人,低收入農戶36戶86人,低收入農戶占比18%,低收入人數占比11%,其中低保農戶17戶26人。現有耕地308畝,林地用地為1827畝。村民主要以種植西紅柿、西瓜等產業為主,村集體經濟主要以四季柚基地收入為主。


莒溪鎮天井村位於蒼南縣西北角,地處蒼南、平陽、泰順、文成四縣交界,海拔有800多米,素有“蒼南西藏”之稱,是蒼南最偏僻貧困的一個山村,是一個典型的低收入集中村。全村277戶,1206人,常住人口300多人,2016年人均收入10586元,耕地277畝,林地14000多畝,總面積9.78平方公裡。低收入農戶42戶,低保人員30人,五保7人,留守兒童12名。群眾大多外出創業務工,農業以毛竹和松木砍伐、加工為主。


田寮村位於莒溪鎮西北方向,四面環山,風景秀麗,有著得天獨厚的居住環境。田寮村戶籍戶數304戶、人口1191人,低收入農戶49戶、92人,低保戶數42戶、76人,五保8人。村中尚有耕地430多畝,山林4921多畝,群眾大多外出創業務工,留在村裡均靠種植農作物和來料加工維系生活。今年來田寮村緊抓創建5A級旅遊景區契機,結合“大拆大整”、“剿滅劣V類水”、“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”等中心工作,依托紅色文化、刀轎文化、美麗鄉村建設等,大力發展農傢樂、民俗風情等旅遊項目,成為遠近聞名的鄉村旅遊勝地。


橋南村位於莒溪鎮西面,屬於城建區范圍。橋南村戶籍戶數291戶、人口1129人,自然村有12個,村民小組12組,低收入農戶36戶、66人,低保戶數25戶、42人,五保7人。村中尚有耕地431多畝,山林3355多畝,群眾大多外出創業務工,留在村裡均靠種植農作物和來料加工維系生活。


大坪村位於莒溪北面,距離鎮區約6公裡,四面環山,風景秀麗,有著得天獨厚的居住環境,更有秋收時節美麗的神奇畫卷——梯田。村中尚有耕地290多畝,山林993多畝,群眾大多外出創業務工,留在村裡均靠種植農作物維系生活。大坪村戶籍戶數197戶、人口836人,低收入農戶13戶,低保戶數13戶,五保6人。


大山村位於莒溪北面,與大坪村相連,距離鎮區約6公裡,四面環山,風景秀麗,有著得天獨厚的居住環境,更有秋收時節美麗的神奇畫卷——梯田。大山村戶籍戶數154戶、人口617人,四個自然村,有八個村民小組,畬族415人,低收入農戶16戶,低保戶數11人,五保2人。村中有耕地301畝,山林869畝,土壤比較適合種植甌柑、柚子等水果。群眾大多外出創業務工,留在村裡均靠種植農作物維系生活。

身體疲勞要吃什麼

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

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

AUGI SPORTS|重機車靴|重機車靴推薦|重機專用車靴|重機防摔鞋|重機防摔鞋推薦|重機防摔鞋

AUGI SPORTS|augisports|racing boots|urban boots|motorcycle boots

一川抽水肥清理行|台中抽水肥|台中市抽水肥|台中抽水肥推薦|台中抽水肥價格|台中水肥清運

arrow
arrow

    cdk151b6w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